篇一 貧困戶創業案例200多貧困戶創業打工脫貧致富·重慶日報數字報
馬年春節,馮朝勇一家的柑橘賣了2萬多元。6年前,馮朝勇可是涪陵區李渡街道嵐馬村有名的貧困戶?,F在,他家年收入達到7萬多元。
馮朝勇是如何摘掉貧困帽子的呢?
“既要整村脫貧,更要個個致富?!?月11日,李渡街道宣傳委員譚培明告訴記者,嵐馬村整村脫貧后,村里做起了200多貧困戶的“加減法”。
蔡家河在山谷里綿延數十里,沿河兩岸地多林多耕地少,嵐馬村便窩在峽谷里成了當地有名的貧困村。
“做夢都想致富?!睄柜R村村主任王蓮芳回憶,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,村民就投工投勞修建了7.8公里泥石路,但因嵐斜路埡口的巨石擋住了出山的去路,村里的糧食運不出去,村外的化肥運不進來。王蓮芳說,打開這個缺口要耗資100萬元,村里無力承擔,嵐斜路成了嵐馬村脫貧致富的“攔路虎”。
2006年,嵐馬村全村565戶被確定為整村脫貧幫扶對象,首先打開了嵐斜路這個出山的缺口,隨后完善了道路、水池等基礎設施。嵐馬村有種植花椒的傳統,村里隨后發展了3000畝花椒、1300畝柑橘等產業,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躍升到6000余元,嵐馬村實現了整村脫貧。
“貧困戶是貧困村脫貧致富的短板?!弊T培明稱,改善基礎設施、培植致富產業,這只是整村脫貧行動的第一步,關鍵是要引導村民用好搭建起的平臺脫貧致富。他告訴記者,嵐馬村做起了200多貧苦戶的“加減法”,一方面想方設法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增加收入,同時減少化解全村貧困戶數量,力爭做到脫貧致富“齊步走”。
馮朝勇“倒插門”到嵐馬村,家人重病致貧,種植的蘑菇被大水沖走,損失20多萬元?!把┥霞铀钡脑庥鲎岏T朝勇一籌莫展。2012年,村里聯合李